谷歌究竟能不能做好類ChatGPT產品?
LaMDA支持的對話式AI首秀即翻車,砸得公司股價一日蒸發千億美元,至于后續如何,還待觀察。
中國創業能做出ChatGPT嗎?
百度、京東、騰訊摩拳擦掌,復出的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也來卷,但誰能動真刀真槍,目前也還沒有答案。
圍繞ChatGPT,到底能做怎樣的生態開發創業?
大潮剛起,已下場者眾,新入局者還在前赴后繼,全新的賽道似乎形勢還很曖昧不明。
也正是在這種眾聲喧嘩的熱鬧中,一股清流被越來越多人發現:ChatGPT for Google,一個把Google搜索和ChatGPT放在了一起的插件,一個目前為止ChatGPT最大插件,用戶已破百萬,而且還是由一支中國團隊開發的插件。
How ChatGPT for Google?
ChatGPT for Google究竟是一款怎樣的插件?
簡單來說,通過它,只需在搜索框中照常提問,頁面上就能同時出現搜索引擎和ChatGPT兩方給出的答案,無需切換網頁。一言以蔽之:成年人不做選擇,Google和ChatGPT同時要。
步驟非常簡潔:
啟動插件后,打開Google搜索引擎(實際上百度、Bing、DuckDuckGo也可以),搜索框旁就會同時出現一個小框。
這就是插件設置的ChatGPT的專用作答區。
△以谷歌搜索引擎為例
你在搜索框內輸入文字,向搜索引擎提問時,插件也在調動ChatGPT,為同一個問題提供來自ChatGPT的答案。
ChatGPT給出的回答,會同步顯示在小框內。
△示例,提問如何能用CSS創建一個眨眼的動畫
除了提供的實用價值,最大ChatGPT插件還靠整體的產品體驗取勝插件響應速度迅速,框中內容幾乎可以做到和左側的搜索結果同步呈現,不過偶爾也會延遲2、3秒。
而且這種體驗,在目前ChatGPT本體爆滿、需排隊登入的情況下,更加顯出優勢,另外也沒發現ChatGPT擁堵情況對插件效果和速度的影響。
總體感受,稱得上絲滑。
所以這款插件之所以能得民心,確實是在當下解決了痛點
既滿足了ChatGPT用戶的渴望,但又通過Google搜索兼顧了習慣。而且客觀來說,ChatGPT目前還只能參考使用,在一些問題上還會胡言亂語,需要搭配搜索引擎佐證才更可靠。
反正一個插件一用,整個過程都不用在搜索引擎和ChatGPT兩個網頁之間切來切去,免去許多煩惱。以及最重要的一點,這插件現在免費可用,(還要什么自行車)。
但弱弱提醒,即便是這個插件,你也需要先注冊成為ChatGPT用戶。
有意思的是,把ChatGPT和搜索引擎結合起來的念頭,這個插件背后的開發者,可能跟微軟-OpenAI想得一樣早。
去年11月30日,ChatGPT正式亮相;12月4日,ChatGPT for Google就上線發布,并且當日開源。
很快,插件在GitHub、Hacker news上得到了很高的關注度,熱度節節攀升,很快擴散開來。
如此這般的兵貴神速,背后自然離不開出生即開源帶來的精神認同,諸多程序員、工程師和極客群體,很快成為了核心用戶。當然,開源這個決定,同時也含有對瀏覽器安全性的顧慮和考量。
不過,雖然項目算是打響了第一步,但風口上的曇花一現不是背后團隊的追求。
量子位獲悉,ChatGPT for Google會進一步把用戶增長、產品體驗趁熱迭代,以及也不排除未來商業化運營的可能。
即便如此,在一眾當前加碼ChatGPT的項目中,不論巨頭還是大佬創業,ChatGPT for Google都已算是一枝獨秀了。
ChatGPT最大插件如何煉成?
ChatGPT for Google最大插件這個名號,怎么打下來的?
首先自然是龐大的用戶群體給出的底氣:Loved by over 1,000,000 users被放在官方推特賬號簡介中。
ChatGPT平地炸開第一聲驚雷,話題熱度剛剛冒頭時,原開發者就果斷入場。外界對ChatGPT天然的關注度加上后續發酵,自然而然帶來首批用戶增量。
兩個半月下來,對比現有的同類競品,既有用戶已經不在同個量級。
同類插件的頭部玩家中,Merlin和Jasper在谷歌商店的用戶總人數相加,都不足以與ChatGPT for Google用戶量相抵。
體驗感方面,倒是不同的人見仁見智。
△ChatGPT for Google用戶評論
但對比競品,有兩個典型案例:
背后由商業公司支撐的Jasper,提供的答案中頗有夾帶廣告等私貨的嫌疑。
用戶數量2萬余人的ChatGPT Assistant,需要手動選定文本,才能觸發插件向ChatGPT索要答案的功能。
必須要注意的是,競爭關系不僅僅橫亙在ChatGPT for Google和同類插件之間。
瘋狂互毆的巨頭們可能也將成為瓜分用戶的對手,比如集成AI對話和實時搜索的New Bing。
乍聽起來,ChatGPT for Google的理念與微軟New Bing貌有神似,其實不然。
New Bing目前呈現出的產品形態是搜索引擎與ChatGPT的整合,雖然生成的答案會帶上參考資料的鏈接,但也需要用戶個人親自核實。
插件帶來的服務更像是搜索時陪伴在旁的附加品。
最近的喧嚷議論中,有一股聲音是這樣表達的:
有時候真的不想要AI來生成答案,我們需要的就是搜索結果陳列在那兒而已。
對話式搜索雖好,但部分場景下,AI生成回答是弱需求,搜索是強需求。
更別提現在生成式搜索帶來的實際操作感,遠達不到足夠好:
New Bing還不是AI對話整合進實時搜索的頂配;Bard出生即被嘲,與谷歌引擎集成尚有時日。
兩大先驅能給出的答案,真真假假,難以辨別,前者融入的ChatGPT還有時效性作為桎梏。
它們的還不夠好,不代表ChatGPT for Google這類插件就高枕無憂。
AI對話和實時搜索集成大勢所趨,此類插件產品的更遠的未來是什么?
不必貿然緊追谷歌和微軟的集成、整合式路線。
典型思路就是利用插件不必重復下載即可自動更新的優勢,接入更多大語言模型訓練出的對話AI。
舉個例子,當你在搜索框輸入問題后,插件小框彈出的回答,可以來自ChatGPT、Bard、文心一言等多個對話AI對問題的回答,提供更多參考答案,任君挑選。
至于有朝一日谷歌將搜索和Bard集成,會分走ChatGPT for Google多少流量?
非常說不好,還是等Bard面向公眾開放,有了上手體驗再聊。
接下來,針對國外網頁生態,ChatGPT for Google會增強插件與各個功能性網頁結合的能力。
換句話說,團隊想做的,是讓用戶擁有在各種輸入框內召喚ChatGPT的能力。
比如寫Gmail時,不用切換到ChatGPT網頁,在輸入框里輸入需求,格式正確、語句通順的郵件秒速生成。
聽起來是新一代的打工人福音?
中國團隊,挺神秘的
最后是輕松的八卦時刻:
眼尖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,言及ChatGPT for Google出生故事時,用詞是原開發者。
Bingo~插件背后的實際運維方,已經有過一次奇妙的換血經歷。
插件的原開發者,其實是即刻App的工程師,挺極客一人,用業余時間產出了ChatGPT for Google。
從有想法到寫代碼,再到最后上線,他自己單槍匹馬,所花費的時間不到12小時。
上線和破百萬用戶只是個開始。
種子種下去,后期的養育維護怎么處理?
深遠考慮后,原開發者與朋友一拍即合,將ChatGPT for Google托付給了朋友拉起來的一支隊伍,即現在的背后團隊。
此后的產品升級、商業化運營,都交給團隊來辦,自己則轉為類似顧問的身份,對發展方向和可能出現的bug提提建議。
目前,ChatGPT for Google背后集結的是一支全華人隊伍,統共10個人,都base國內。
扒了扒,這群人專心做海外市場項目,也不是無名之輩,此前有著連續創業成功的經驗。
但目前醉心打磨產品,暫不對外透露具體做過哪些項目,有著什么樣的出身與背景。
(量子位掘地三尺,暫時還沒挖到料,好神秘啊.jpg)
如果有消息靈通的同學,歡迎后臺留言,有瓜一起吃才嘎嘎香!
團隊郵箱:
chatgpt4search@gmail.com
GitHub: